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举行了2024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会。会议由联合体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联合体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由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支持举办。会议由联合体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主持。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出席会议。
联合体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人资环委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投入不断加大,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高水平论文产出和技术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当前,我们已构建起覆盖水、大气、土壤、固废、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的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体系,技术供给整体实现自主可控,基本满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需求。2024年度中国十大进展成果不仅代表了生态环境科技领域最新前沿成果,也具有巨大的转化潜力和应用价值,将为美丽中国建设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支撑保障美丽中国建设为根本任务,以实现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为核心目标,推动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以国际视野积极谋划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布局,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联合体副主席、联合体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介绍了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遴选情况。各进展完成单位的科学家代表分别介绍了十大进展,包括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气候变化下关键大气成分演变规律与调控原理、环境气象多要素智能感知及大模型预报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排放与大气过程集成耦合模式EPICC-Model研发及开源发布、全球土壤微生物源碳估算新公式及其对碳循环的影响、我国城市地面沉降格局及机制研究、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作用机制、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与河流修复实践、 智能化烟气碳污协同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 黄河流域增容-减污-降碳技术体系与应用。
2024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是由两院院士、联合体成员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荐,由14位院士组成评委会评议投票产生的。今年是连续第六年开展。2024年度入选的进展内容反映了我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在引领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创新,鼓励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
2. 气候变化下关键大气成分演变规律与调控原理
3. 环境气象多要素智能感知及大模型预报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4. 排放与大气过程集成耦合模式EPICC-Model研发及开源发布
5. 全球土壤微生物源碳估算新公式及其对碳循环的影响
6. 我国城市地面沉降格局及机制研究
7. 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作用机制
8. 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与河流修复实践
9. 智能化烟气碳污协同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
10. 黄河流域增容-减污-降碳技术体系与应用
来源:中国日报